唐伯虎
(明朝文人)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三十岁时进京会试,涉会试泄题案而被革黜,妻子改嫁,一生坎坷。后游历名山大川,以卖文鬻画闻名天下。 早年随沈周、周臣学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 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知识树
时光轴
论点集
总题库
阅读模式
知识树 创建页面
知识树 创建说明
领域
提 交
词条相关
词条 主页
》
词条 科普
》
词条 事件
》
词条 题库
》
词条 知识
》
北欧神棍局
0
【人物】
相传,唐伯虎曾写下“風月无边”,然后被祝枝山调侃为“䖝二”,同时调侃唐伯虎为“䖝(意:虎)一(意:伯)”。
唐伯虎-明朝文人
祝枝山-文化人物
风月无边
泰山上的“䖝二”,根本不是郭沫若解释的
在网络上流传着这么一段故事,说在泰山斗母宫外有一摩崖石刻,上面题有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䖝二”两个字,自古以来无人知道这两个字到底什么意思。直到1961年,中国学者郭沫若带着几个日本学者游览泰山,一众学者也对此甚为困惑。此时,郭沫若笔画几下,在这两个字上各添两笔,而“䖝二”也一下子变成“風月”。顿时,大家才恍然大悟,这书写的其实是没有边的“風月”,寓意“風月无边”。
事实上,这段故事很可能是后人杜撰的,因为“䖝二”寓意“風月无边”早在明朝时期就有此一说,甚至连故事中提及的日本也都有此记载。
最早记载这个寓意的是清朝的褚人获,说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和好基友
在青楼的时候,青楼妓女湘英向唐伯虎要一幅字作为家匾,于是唐伯虎立刻写下了“風月无边”四个字送给她。这时,一旁的好基友
看到后,调侃他:“你这是在嘲笑人家是‘䖝二’吗?”
除此之外,其实日本人梦亭东聚半笔记半诗话的《鉏雨亭随笔》中,有相同的记载。
P.S. 古代老虎又被称为大虫,“伯”即排名第一的意思,所以“伯虎”可以解释为第一只大虫,即“䖝一”。
史料中的唐伯虎与宁王
周星驰1993年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宁王广招人才,意图造反,尤其希望将唐伯虎纳入麾下,但被唐伯虎巧妙拒绝。
不过,据史料记载,开始时的唐伯虎却没能有如此的先见之明,于正德九年应了宁王朱宸濠之聘。
不过,很快唐伯虎就发现了宁王的造反动机,于是“佯狂使酒,露其丑秽。
宸濠不能堪,放还”,终得脱身。
正德十四年,宁王起兵叛乱,但很快就被后来极大影响明朝政坛的心学创始人
带兵平定俘获,而唐伯虎因早脱身而免受牵连。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