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川理论,带电粒子之间的力是通过电磁场的中间作用的,而电磁场又有时显出粒子性。电磁场的量子就是光子。电磁场理论的成功向人们提示了是否对核力也可以建立一种场的理论。1935年汤川秀树提出一种理论,说核子之间也通过一种场起作用,而这种场的量子是一种具有静质量的粒子,其静质量大约是电子质量的200倍。1936年在宇宙线中发现了一种粒子,后来称为μ子,其质量正是稍大于电子质量的200倍。当时以为汤川所说的粒子由此已经证实。后来逐渐搞清楚了μ子不符合汤川理论的要求。到了1947年另一种粒子被鲍威尔等发现,其质量是电子质量的273倍,称为π介子,这才是汤川理论中的粒子。带电粒子之间的力是通过电磁场的中间作用的,而电磁场又有时显出粒子性。电磁场的量子就是光子。电磁场理论的成功向人们提示了是否对核力也可以建立一种场的理论。1935年汤川秀树提出一种理论,说核子之间也通过一种场起作用,而这种场的量子是一种具有静质量的粒子,其静质量大约是电子质量的200倍。1936年在宇宙线中发现了一种粒子,后来称为子,其质量正是稍大于电子质量的200倍。当时以为汤川所说的粒子由此已经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