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各大高校的教职员工广大学生除了随校内迁外,也有一部分教授因为各种原因而不得不继续留守。该词条以抗战时期北平城内几所著名高校的“留平教授”为例,通过那一段段鲜为人知的往事,进而揭示战争环境下知识分子沉沦与抗争的特殊历史记忆。这样一群“留平教授”,他们尽管身处沦陷区,随时面临生存危机和生命危险,但是他们身上所表现出的铮铮傲骨、民族气节以及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却是值得历史永远牢记,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知识分子以身许国的豪迈气概。这些身处沦陷区却依然能够出淤泥而不染的“留平教授”值得人们肃然起敬。正如同谭嗣同那首著名的绝命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保存文化血脉,同时也为了培养人才,各大高校几乎都选择了内迁。所谓内迁,也就是从高校所在地迁往四川,云南等大后方继续办学,这可以说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次长征。抗战时期坚持办学不仅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更需要百折不挠的勇气,因而这段充分反映抗战精神的高校内迁史也备受重视。正因为如此,近些年来,对于西南联合大学,重庆中央大学等内迁高校的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