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序》说秦代有八种书体, 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仔细研究,其中五种是指书体的应用场合。如刻符用于古代调兵遣将,虫书用于幡信,摹印用于印章,殳书用于兵器,署书用于门榜或封简,都是指应用于不同场合的书体,在书体上并无太大的差别。秦代实际只存在大篆、小篆、隶书三大类书体,秦统一全国后,实行 书同文 ,统一整理六国篆书为小篆,作为官方公布的规范书体,秦代刻石是最标准的小篆书体。另外在秦代日常书写的书体,并不是像秦刻石那样标准的小篆书,而是一种比较草率的体方笔直的篆书,已接近于隶书,这在秦代的权量诏版上的铭文和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中都可以见到,现在称它为秦隶,是民间日常使用的书体,也是小吏公文上奏所使用的书体。从中国书法发展的角度看,秦代是以小篆光耀史册的。所谓小篆当以秦刻石为代表。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巩固统治,加强影响,他带丞相李斯和百官巡视各地,刻石记功,以颂扬他废分封、立郡县、统一中国的历史功绩,从而留下了珍贵的秦代刻石,相传为丞相李斯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