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指鸡林国的宰相因喜欢白居易的诗,而通过商人以高价收买,以后人们就用“诗入鸡林、诗在鸡林、鸡林诗价”等称赞作品的流传广泛,价值的高贵。白居易的诗为广大读者所喜爱,广泛流传,鸡林国的宰相通过商人以高价收买,其中赝品自能辨别。后遂用“诗入鸡林、诗在鸡林、鸡林诗价”等称赞作品的流传广泛,价值的高贵。如“鸡林贾”指传送作品者。唐长庆四年(公元824)白居易的挚友元稹为其编《白氏长庆集》五十卷,凡二千一百九十一首,并制序。元稹在序中写道:“余尝于平水市中,见村校诸童竞习诗,召而问之,皆对曰:先生教我乐天、微之诗。固亦不知予之为微之也。又云鸡林贾人求市颇切,自云:本国宰相每以百金换一篇,其甚伪者,宰相辄能辨别之。自篇章以来未有如是流传之广者。”开成三年(公元838)那波道圆在《白氏文集后序》中也有记载:“诗文之称于后世,不知其数千万家也。至称于当时,则几希矣,况称于外国呼?……在鸡林,则宰相以百金换一篇,所谓传于日本、新罗诸国。”新、旧唐书《白居易传》亦有类似记载。自元稹《白氏长庆集序》后,“诗入鸡林”便成为家喻户晓的典故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