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清雕塑艺术的制作活动,在空前丰厚的社会物质财富基础上和不断改进工艺技术条件下,首先是适应封建统治阶级宗教的、精神的以及奢侈豪华生活等方面的需要,普遍地活跃起来。其中的陵墓雕刻与宗教雕塑,特别是在朝廷官府直接控制下所产生的作品,规模大,材料贵重,制作精细,但大多缺乏创造性和生命力。而一些与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市民群众及知识阶层有着较密切关系的各种小型的案头陈设雕塑和工艺品装饰雕刻,则有显著的发展,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代表着这一历史时期雕塑艺术的新成就。明、清两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各种制度已经相当完备。两朝跨越了600多年的时间,国家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财富不断增加,因而用于陵墓、寺庙、道观建设的雕塑需求很多,现有大量的实物存世。明清两代雕塑虽仍沿着古代传统发展,但作品大多面貌单一,式样多模仿前人或用固定模式,缺乏创造性和内在生命力。雕塑创作不复有汉唐时期的雄伟气势,而呈现衰微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