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候不警
(中国古代军事法中的罪名)
烽候不警是指中国古代军事法中的罪名。中国古代利用烽火台作为预警工具,传递军情大事,从边疆连于京城,烽燧相应,以备非常,如遇有寇边犯境之敌来侵,则举烽燧相报。应否放烽,放烽多少均有法律规定,主管军士如果疏于职守,或有失候望,是为“不警”。唐律规定:“诸烽候不警,令寇贼犯边;及应举烽燧而不举,应放多烽而放少烽者,各徒三年。”“若放烽已讫,而前烽不举,不即往告者,罪亦如之。以故陷败户口、军人、城戍者,绞,即不应举烽燧而举,若应放少烽而放多烽,及递烽二里内辄放烟火者,各徒一年”(《唐律疏议·卫禁》)。
知识树
时光轴
论点集
总题库
阅读模式
知识树 创建页面
知识树 创建说明
领域
提 交
古代
军事
时代
词条相关
词条 主页
》
词条 科普
》
词条 事件
》
词条 题库
》
词条 知识
》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