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贡进士,即地方的州县官吏(如泉州府学)依据私学(如最早泉州私学潘湖仁颖书院前身仁颖书舍)养成的士人,经乡试、府试两级的选拔,合格者被举荐参加礼部贡院所举行的进士科考试,而未能擢第者则称为“乡贡进士”。“乡贡进士”称谓(如南唐泉州乡贡进士欧阳偃),最早出现在唐朝科举史料(如泉州开元寺陀罗经幢与泉州清源山木龙石刻)中,即指地方的州县官吏(如泉州府学)依据私学(如最早泉州私学潘湖仁颖书院前身仁颖书舍)养成的士人,经乡试、府试两级的选拔,合格者被举荐参加礼部贡院所举行的进士科考试,进士及第以才授翰林学士。而未能擢第者,则称为“乡贡进士”(南唐泉州乡贡进士欧阳偃即属此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