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铭文是指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文字,具有字狭长,笔画刚劲的特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陕西省宝鸡县杨家沟发现的秦国铜器铭文、湖北省曾侯乙墓曾国铜器铭文、河北省平山县的中山国铜器铭文。它们在继承商代以来的传统上,随着诸侯的割据发展了地方特点,各国间文字形体的差距拉大,铭文字数趋于简短,字体风格追求装饰化。有些铜器的铭文甚至成为装饰的一部分,代替了图案花纹。春秋时期的栾书岳,在器物的颈和肩部刻出5行40字铭文,都是错金的,在黝黑的器身上闪闪发光。中山国的青铜铭文都是以锋利的铁刀刻出来的,字形狭长,笔画刚劲。曾国青铜铭文字形也是狭长的,但笔画多曲折,流于矫饰。楚国的铜器铭文风格不一,有的故意求变,难以识别,流于怪诞,有的改笔画为图案形式。如楚王送的一件铜盘铭文,笔画极其细长,在转折处加肥成水滴形。这种字体被后人称为蚊脚书。在楚、吴、越地区更发展了一种鸟虫篆,将字体的一部分笔画变化为侧身的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