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文化(culture of poverty),亦译“贫穷文化”、“文化贫困”。用存在于贫困者中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说明物质贫困及处境不利的学生智商分数不高甚至学业成绩低下的原因。被视为对文化剥夺概念的发展。美国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刘易斯在《五个家庭:墨西哥人贫穷文化的个案研究》(1956)中首次提出,在《贫穷文化》(1966)一文中系统阐述。根据刘易斯的分析,贫穷者通常尽力回避社会上各种主要机构,对外部世界了解甚少,且缺少稳定的家庭或婚姻关系。他还强调,这种文化在信念上有下述特点:确信个人无法控制其环境,相信命运或运气决定个人的生活,对攻击性冲动的控制力低,注重现在而不是将来,对教育成就和职业成就的抱负水准也较低。与更广泛的低层阶级文化有所不同,具有暂时性和隐蔽性,但已被应用到全美国所有低层阶级,特别是黑人。刘易斯的理论对 20世纪 60、70年代美国政府的“反贫困计划”有一定影响。他对贫穷含义的深入研究,以及强调贫穷儿童学业失败制约于早期环境,也为人肯定。他的有些分析自 1970年起受到有力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