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伯衡(1329年-1392年),字平仲,号空同子,浙江金华人。苏友龙第三子。中国明代文学家、散文家。苏伯衡为人机敏,博洽群籍,尤以长于古文见称于时。元末贡于乡。朱元璋置礼贤馆,苏伯衡为其延纳,并于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出任朱元璋的国子学录,迁学正。在太学六年,后擢翰林编修。力辞,以省亲为由还归乡里。洪武十年(1377年),宋濂致仕,举苏伯衡自代,称其“学博行修,文词蔚赡有法”。明太祖即征召入京,复以疾辞而未就职。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受聘主持会试,事毕,仍辞归。不久被任为处州儒学教授,以表笺有误,被处死。在学术传承上,苏伯衡被黄宗羲《宋元学案》列在栗斋家学,属于程朱理学传人许谦的再传弟子。苏伯衡文学创作较为丰富,诗歌、古文皆取得一定成就,在明初文士圈中颇有影响。其诗清新自然,强调诗歌与世变的关系,认为诗歌要尽“人情物理之妙”。《故元吴江州儒学教授孔公墓志铭》《温州卫中左所千户马公墓碑》《金华卫指挥副使王公墓碑》等文,则细致深入地记述了明初地方官员治理社会采取的举措和贡献,富有史料价值。著作有《苏平仲文集》16卷等。苏伯衡,字平中,宋朝门下侍郎苏辙的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