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法言(562年-?),名词,以字行。隋魏郡临漳(今河北临漳西南)人。鲜卑陆氏(步六孤氏)。太子洗马陆爽之子。中国隋朝音韵学家。陆法言少时敏慧好学,初官承奉郎。开皇二十年(600年),因其父陆爽获罪而被株连除名。常与刘臻、萧该、颜之推等探究音韵,详议南北是非,古今通塞,博采众记,历二十年之功,于仁寿元年(601年),撰成《切韵》5卷。陆法言所撰成的《切韵》,综合古今南北语言,吸收了前人韵书之长,奠定汉字音韵学基础。此书以当时洛阳音为主,酌收古音及其他方音。为唐宋韵书始祖,唐孙愐《唐韵》、宋陈彭年《广韵》等皆以《切韵》为基础修改演变而成,在我国音韵学上占有一定地位。隋文帝开皇初年,与刘臻、萧该、颜之推、卢思道、李若、辛德源、薛道衡、魏彦渊等八人讨论音韵学,评议古今是非。他们认为,自西晋吕静《韵集》以下所成韵书,定韵缺乏标准,各有错误。陆法言根据议论的要点,经过认真斟酌,于仁寿元年(601年)编成《切韵》五卷。陆氏家族不见容于隋朝,因此陆法言的著作只是私家著述。但是到唐以下却大为流行,因为他的书吸取了以前诸家韵书的长处。自《切韵》问世,六朝诸家韵书均逐渐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