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兴起于大兴安岭,属东胡族群,蒙古语族,是魏晋南北朝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秦汉之际,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打败,分为两部,分别退保乌桓山和鲜卑山,均以山名作族名,形成乌桓和鲜卑,受匈奴统治,所以鲜卑一些风俗习惯与乌桓、匈奴相似。公元45年鲜卑侵犯边境,东汉大破之,鲜卑震怖。49年东汉以偏何为鲜卑大都护,使鲜卑连年出击北匈奴,随后各部鲜卑大人皆归附东汉,明章二帝时期一直为东汉保卫边塞。91年北匈奴被迫西迁,鲜卑占据蒙古高原,95年汉和帝册立鲜卑大都护苏拔廆为率众王,同时设丞辅佐,视作汉之郡县。和帝之后鲜卑时叛时降。二世纪中叶,檀石槐统一鲜卑各部,他死后各部独立发展。三世纪早期曹操将南匈奴安置于中原,鲜卑人据其旧地。三世纪前叶,轲比能再统一东部和中部鲜卑,交好曹魏,他死后各部又独立发展,与中原王朝时和时战。十六国时期,鲜卑各部落建慕容氏诸燕、西秦、南凉、代国等国。386年拓跋部建北魏,439年统一北方。49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汉化。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557年北周取代西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