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刺鱼是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鱼类,又名黄颡鱼、黄辣丁、嘎牙子、黄鳍鱼、黄刺骨等。体长,腹平,体后部稍侧扁;头大且平扁,吻圆钝,口大,下位,上下颌均具绒毛状细齿,眼小;须4对,大多数种上颌须特别长;无鳞;背鳍和胸鳍均具发达的硬刺,硬刺尖带有毒性,刺活动时能发声;胸鳍短小。体青黄色,大多数种具不规则的褐色斑纹,各鳍灰黑带黄色。汪刺鱼分布于亚洲地区的东、南部。在中国除西部高原外各干、支流水系的区域中均有分布。生活于江河、湖泊、溪流、池塘各种水体底层。属底层鱼类,适应性强。白天潜居洞穴或石块缝隙内,夜出活动觅食。杂食性,主食蜾、蚬、各种昆虫幼虫、水蜘蛛、小虾及小型动物,亦食苦草、马来眼子菜、聚草及高等植物碎屑。2龄性成熟,5—7月产卵繁殖。一般怀卵量为1000—3000粒。卵黄色,黏性。汪刺鱼是中国江河、湖泊中的一种重要经济鱼类。富含蛋白质,具有维持钾钠平衡、消除水肿、提高免疫力、调低血压、缓冲贫血的功效,有利于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对肝硬化腹水的患者,或者肾炎水肿、脚气水肿,还有严重的营养不良性水肿的患者有辅助治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