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仗扇是古代障尘遮日用具。流行于中国多数地区。开始时是作为贵族或帝王的仪仗之作用,后来演变成民间的一种在婚嫁时才使用的仪仗用具。作为中国封建王朝统治的产物,它的使用可追溯到战国、两汉之际。随着封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仪仗扇在唐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较前朝而言,其种类较为丰富,政治功用特征愈加明显。唐代索扇制度的提出是对仪仗扇应用的规范化,大大强化了仪仗扇的政治意义,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扇子在我国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关于扇的起源,最早应是晋人崔豹《古今注》中提到的“舜作五明扇”,“殷高宗有雉尾扇”。有一种长柄大扇,并非用来纳凉,而是由侍者手执,为帝王或王后障风蔽日所用,以后成为一种仪仗,所以又叫“仪仗扇”。在今天的古装戏中,经常可以看到太监或宫女,手执长竿羽扇,站在帝王后侧作遮护状的场面。这种扇子作为宫廷仪仗,十分富丽堂皇。在敦煌壁画上,可以见到使用这类“仪仗扇”的更多生动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