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脑节,飞蝗等昆虫的胚带在反向移动中已分节;另一些昆虫的胚带在原肠沟形成时已分节,一般在内层分离后分节便趋明显。分节开始于胚带的前端,这时胚带形成了原头和原躯两部分,前者有侧叶,由此产生触角前节。原头前端中央有小突起,以后形成上唇;在小突起后面的外胚层有内陷,以后形成前肠。原头的第2节为中脑节,它的一对突起以后形成触角;第3节为后脑节或称颚节。原头以后的三节各有一对突起,以后分别形成上颚、下颚和下唇。这三节与原头一起形成以后的头部。在它们后面的三节以后形成胸部;它们各有一对突起,将来形成胸部附肢。再往后的体节形成较晚,将来形成腹部。在多数昆虫的胚胎中,腹部共有10节,另加最末的尾节,共11节;尾节中央有内陷,以后形成后肠。腹部各节在一定的发育阶段均各有一对突起;第一腹节的突起特化成为胚足带,在蝗虫中分泌溶解浆膜表皮的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