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战论是先秦主张将发展农业与战争二者密切结合起来,以图富国强兵的理论。“农战”亦称“耕战”。春秋时管仲提出“作内政而寄军令”的改革措施,主张采取寓兵于农,兵民结合的社会组织形式。战国中期商鞅为使秦国在封建兼并战争中取得胜利,大力推行农战政策,指出“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商君书·农战篇》)。在“农”与“战”的关系上,他认为农业的发展是进行战争的基础,因为只有农民才能提供人民与士兵所需要的粮食,提供战争所需的兵源。因此强调“治国之要”是“令民归心于农” (同上书,《农战篇》),否则将国不自保。农民专心务农,朴实而易统治,便于统治者驱使去攻战防守。否则人民将“必不为上守战也”(《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