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济渠是古代引沁河灌溉的著名工程。前身是枋口堰。唐代就有广济渠名称,元中统二年(1261年)修复后正式定名。在今河南省济源市东北五龙口处修石堰,浚挖干渠4道,长约338千米,灌济源、河内(今河南沁阳)、河阳(今河南孟县)、温、武陟5县田30余平方千米。明代屡次大修,改称“利人”、“丰稔”2渠,万历时合称“利丰渠”。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河内令袁应泰主持重开广济渠,又修永利、利丰2渠。为提高灌渠功效,将渠首上移,用3年时间凿透石山,建成长40余丈、宽8丈的输水洞,又以两年时间在洞内修砌闸门,安装铁索滑车,疏浚渠道,终于修成长100余千米,经济源、河内、孟县、温县、武陟入黄河的干渠,溉田数千顷。明隆庆时在沁河北岸上游兴建广惠渠。经过屡次浚修,这些渠一直沿用到现代,统称为“广济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