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农,是朝廷管理国家财政的官职,为九卿之一。《周礼》天官之属有大府(即太府),辅佐太宰掌理贡赋之事。秦设治粟内史,汉初沿置。汉景帝改治粟内使为大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又改为大司农。新莽时称羲和,后又改为纳言,东汉时复称大司农。汉末以后,财政收支划归太仓尚书、度支尚书、户部尚书,大司农逐渐变成不管财政、会计,主要掌国家仓廪之官,称司农卿。宋神宗时司农卿主管变法事务。元代设大司农,但其职权仅负责农桑水利事。清代俗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农。西汉时,大司农掌钱谷,为国家财政长官,与管理皇帝私财的少府并列。属官有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五令、丞,斡官、铁市两长、丞,及郡国诸仓农监、都水共六十五长、丞。西汉时大司农每年从百姓赋敛所得达四十馀万万钱。凡百官俸禄、军费和工程造作等用度,都由大司农支付。官田和煮盐、冶铁和其它官营的手工业也都归大司农主管。东汉后盐铁划归郡国管理。此后财政权责逐渐被其它理财之官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