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小说翻译家﹑文学批评家,蒙古族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不详。根据他的译著《新译红楼梦》所提供的线索﹐他大致生活在清嘉庆﹑道光﹑咸丰年间﹐家乡可能是原卓索图盟﹐即今内蒙古昭乌达盟或辽宁省西部地区。“哈斯宝”蒙语意为“玉的护身符”﹐显系仰慕《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林黛玉而自拟的笔名。又自号“施乐斋主人”﹑“耽墨子”。他出身于一个有文化素养的地主家庭﹐过着“笔墨列案”﹑“信手赋诗”的闲适生活。自幼受到蒙﹑汉古代文化的熏陶﹐对于蒙﹑汉历史典籍和文学作品如《格斯尔传》﹑《论语》﹑《孟子》﹑《史记》﹑《汉书》﹑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特别是《红楼梦》等都极为熟悉。他博学多才﹐喜好音乐和绘画。从其译著的序言﹑读法﹑总录和评点文字看﹐他的世界观以儒家思想为正宗﹐同时掺杂着佛教的宿命论和道教隐遁虚无的出世思想。他同情人民疾苦﹐主张提高妇女地位。对于“喜则慨颁赏赉﹐怒则刑罚加人”的官僚阶层表示蔑视厌恶﹐并对“邦无道”的黑暗政治严加痛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