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守谦(1560年-1646年),广东海丰县兴贤都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1580年明万历庚辰科进士,官拜户部郎中(主事)、敕授承德郎官秩正六品。他为人正直,在朝为官不畏权贵,遇事敢直言争辩。勤政爱民,廉洁自律,颇受时人称颂。后告老还乡,犹孜孜力学,俭朴操守,律已甚严。乡人因事求助,常悉囊相扶。明朝末年,崇祯自缢,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大明江山沦落敌手。黄守谦痛不欲生,临终前敦嘱子女乡亲:“今故国沦丧,遍地狼烟,鞑虏横行直闯,恃强凌弱。汝辈宜坚志守节,俟机待变,复我大明江山。切不可甘为臣虏,改换衣冠,愧对祖先于九泉……”顺治二年(1645年),清官员多次劝降不就,勃然大怒,遂大开杀戒,将黄府全家百余丁口尽行杀戮,致使“津河因而变色,闾巷堆起尸山”。真是惨绝人环,睹者眦裂,闻者心碎。“不肯降清侍鞑虏,甘将华院变尸山,若非黄府全家难,那有义旗红蔽天。”这一首诗,是海丰人民对宁死不屈、坚志守节的民族义烈黄守谦的赞颂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