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荣宝(1878-1933),字袭父、衰甫,号太玄,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清光绪四年(1878),时隶籍元和。父汪凤瀛兄弟四人,时有“一家四知府”之誉。汪荣宝年十五人县学,被保送南菁书院肄业。二十三年举拔贡生。次年应朝考,入职兵部。戊戌变法失败后汪荣宝请假回籍。八国联军侵华,国事糖。汪荣宝深受刺激,转趋新学。先入上海南洋公学,二十七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和庆应义塾大学,主攻法政。次年冬,在东京参与创建青年会。该会“以民族主义为宗旨,以破坏主义为目的”,为留日学生中第一个具有革命倾向的团体。此后,汪荣宝的思想由激进转向渐进,由革命趋向改良。三十年,汪荣宝归国,仍供职于兵部。三十二年,任京师译学馆教习,旋改巡警部主事,转补民政部参事,仍兼任译学馆教习。三十四年,任民政部右参议,后升任左参议、左丞。宣统二年(1910)任资政院救选议员。次年,任协募宪法大臣、《法令全书》总算。曾参与编幕、草拟《钦定宪法大纲》《法院编制法》《大清民事诉讼律》《大清刑事诉讼律》《资政院章程》等法令规章,为京城立宪派核心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