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衮(729年-783年),字夷甫,京兆(陕西西安市西北)人。中国唐朝宰相、文学家、文章家、散文家。常衮于天宝十四年(755年),进士及第,始任太子正字,累迁补阙、起居郎。唐肃宗宝应二年(763年),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后迁中书舍人,加集贤院学士,大历九年(774年),迁礼部侍郎。大历十二年(777年),升任宰相,封河内郡公。选用官吏,非文学之士不用。唐德宗即位后,被贬为潮州刺史。即杨炎入相,起为福建观察使,建中四年(783年),常衮卒,终年55岁。常衮任福建观察使之时,对福建文教的发展有所贡献。其文采赡蔚,长于应用,誉重一时,钱起尊之为“辞伯”(见《奉和中书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代宗时,与杨炎同为知制诰,自开元以来,言诏制之美者,时称“常杨”。著录有文集十卷、《诏集》六十卷。《全唐文》存其《春蒐赋》《浮萍赋》《代宗贞懿皇后哀册文》《马璘神道碑》等文二百五十余篇,编为十一卷。《全唐诗》存其《晚秋集贤院即事寄徐薛二侍郎》等诗九首。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乙未科状元及第。累官至宰相后贬为福建观察使。其父常无为是三原县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