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郏字奚仲,一字皆山,生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5),康熙三十八年(1699)尚健在,莆田人,崇祯末岁贡生。崇祯五年(1632),黄道周被削籍为民回到漳浦,先与诸弟子论学于浦之北山,后讲学于漳郡紫阳学堂而成《榕坛问业》一书。直到崇祯八年(1635)岁暮,黄道周复还山守墓,才结束此次的讲学之旅。在此期间,郑郏得以有机会追随黄道周。是年,与兄郑郊同为督学李长倩所赏识,首拔食饩。崇祯十三年(1640),黄道周因论夺情诸事出都,复还北山守墓。崇祯十六年(1643)黄道周居北山。这两次问业的机会,郑郏都没有错过。崇祯十七年(1644)年,郑郏以明经贡于朝廷,正值明亡之际,应当没有得到什么适当的任命。不过从《诗集》来看,这段时期前后郑郏应当有过一段短暂的仕途生活,且在国变之前,与夏彝仲、李雯、闻启详等名士皆有交谊。顺治三年(1646),郑郏举家隐遁于莆田的壶麓山下,是年与陆圻在林山村山上建有红花亭,成为他们日后聚会的场所之一。至康熙二年(1663),他先后居住过溪泉、青山、卢峰、横塘等地,可以说过着流离辗转的生活。尽管如此,郑郏始终关心抗清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