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獬(1022年-1072年),一作义夫,字毅夫,号云谷,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中国北宋文学家、政治家。郑獬少年时即有才名,辞章豪伟峻整。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状元及第,授将作监丞、通判陈州。历任著作郎、三司度支判官等职。英宗即位后,按真宗乾兴(1022年)年制度,治永昭山陵,规模宏大,劳民伤财。后郑獬上疏,请求体恤民情,从俭营造。又上疏言广开言路,荐选贤良。不久,出知荆南。自荆南还,判三班院,以兵部员外郎、知制诰拜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初,权发遣开封府,为参知政事王安石所不喜,是年五月,郑獬罢知杭州。次年四月,徙知青州,行至苏州卧病。熙宁四年(1071年)九月,郑獬以疾请提举南京鸿庆宫。次年,卒于楚州。郑獬为文有豪气,议论精确,峭整无长语。其诗有关怀民生疾苦之作,写景咏物诗则飘逸清新。文集《郧溪集》原为50卷,后散佚。清四库馆臣于《永乐大典》等书中搜辑佚文,析为28卷,遂传于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