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犯在中国封建法律中指罪犯在案发后至执行完毕前再犯罪。北魏时已有“更犯”之称。自唐后更犯科条明确。《唐律》谓更犯:“诸犯罪已发及已配,而更为罪者。”《唐律疏议》曰:“已发者,谓已被告言。其依令应三审者,初告亦是发讫。及已配者,谓犯徒已配,而更为笞罪以上者。”《唐律》规定,对更犯“各重其后犯之事而累科之。”明清律大体同唐。唐律处理更犯的原则是从重累科。《唐律疏议·名例》“犯罪已发已配为更罪”条规定 “各重其事。”《疏议》曰: “各重其后犯之事而累科之。”即按后来犯的罪累计前罚科刑。唐律认为更犯是“怙终其事”的危险犯罪,因此要“峻之以法,用惩其罪”。明、清律亦有类似规定,如《明律·名例》“徒流人又犯罪”条规定:“凡犯罪已发,又犯罪者,从重科断。已徒已流,而又犯罪者,依律再科后犯之罪。”从上可见更犯与二罪以上俱发不同,二罪以上俱发指几个罪同时发觉,或甲罪虽先发觉,但乙罪的发生在甲罪发觉以前。二罪以上俱发依吸收原则从一重处断,而更犯则一般从并科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