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 禅(1881~1953) 法名昌庆,原名延天循,又名延培基、伯庄、东阁、寿镝等,在写竹落款时常见的还有佛子昌庆、青龙山僧、绿涛僧、邮罗等。出生于山东省广饶大延庄李二桥。其父延明智性格孤僻,早年在县衙做过小吏,后为落魄文人。1890年因家乡水患,携全家老小迁来庄河县鲍马屯(今庄河市石山乡鲍马村)落户。喜禅因家境拮据,14岁拜悟谦和尚(姓姜,人称姜瘸子)为师进入佛门,做了小和尚。喜禅受家教略识文字,出家后又在庙上读了一段私塾。他天资聪颖,好追求,对书画、乐器、拳法等方面兴趣广泛。特别是受师叔悟三以及当时一些画家(王六皆等人)的影响,16岁开始学习写竹。他以造化为师,云游南国竹乡。经鲁、皖、苏、湘、鄂、川数省后,在湖北黄岗竹林中搭草棚住有一年,仔细观察了竹子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和风晴雨露不同气候的自然形态,随时用笔蘸水在黄表纸上写生。他得到自然的启示,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但竹林中的湿气使身体受到风邪,面部因平滑肌痉挛而口眼歪斜。 写生归来,无钱住宿,喜禅便试作两幅中堂,请店家代售,登时被人抢购,竟还引来多人索画。后经烟台渡海回庄河。屡试身手,声誉鹊起,从此卖画,成为半僧半职业书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