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止
(中国古代刑罚)
斩止指的是中国古代刑罚。砍掉罪人之脚。先秦称刖、剁、膑(参见“刖9)。秦汉称斩止。《秦简·法律答问》载:“五人盗,赃一钱以上,斩左止,又黥以为城旦”汉初沿秦制。汉文帝除肉刑,改斩左止为笞500,斩右止为弃市。景帝又规定,当弃市,欲斩右止者许之。后汉章、明二帝的诏书中亦有斩右止之刑。唐太宗即位后,“议绞刑之属五十条,免死罪,断其右趾”,后"父除断趾法,改为加役流三千里,居作二年。”(《旧唐书·刑法》)其后,斩止之刑废。
知识树
时光轴
论点集
总题库
阅读模式
知识树 创建页面
知识树 创建说明
领域
提 交
古代
时代
词条相关
词条 主页
》
词条 科普
》
词条 事件
》
词条 题库
》
词条 知识
》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