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氏器件是利用耿氏效应制作的一种能产生微波振荡的负阻器件。1963年Gunn首次报道了n型砷化镓单晶具有负阻特性的实验结果,证实了两年前Ridley等从理论上预期获得半导体负阻特性的可能性。此后人们开发出了具有实用价值的耿氏器件。耿氏器件除了可由砷化镓材料制作,也可用磷化铟、碲化镉、硒化锌或某些三元合金材料制备,其中砷化镓最易制成高纯材料,应用最广。耿氏器件的研究者 耿氏器件的研究者是美国物理学家耿 J.B。1928年5月13日生于埃及开罗。1948年获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文学士学位。1948~1953年在伦敦埃利奥特兄弟有限公司任研究工程师。1953~1956年任皇家雷达初级研究员。1956~1959年在加拿大温哥华市任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1959年以后在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沃森研究中心任职。耿在半导体器件、半导体中热现象等方面获多项专利。1963年发现将3000伏/厘米的电场加到0.005英寸的砷化镓样品上时产生微波电流振荡,研制成耿氏二极管振荡器,为简单的一种微波振荡器。 耿氏器件的由来 1961~1962年,英国B.K.里德利、T.B.沃特金斯和美国C.希尔萨姆等提出“电子转移”的概念和机理。他们提出在半导体导带中存在着“多能谷”机理,当外加电场增加到一定值时,电子能足够快地从低有效质量的主能谷转移到高有效质量的子能谷,这时电子的速度(v)与外电场(E)的关系应出现dv/dE<0的情形。他们预言在GaAs、InAs、GaSb和InSb等半导体中都具有“电子转移效应”所必需的能带结构。里德利还指出:当半导体样品上出现电子转移效应而产生负微分电导时,样品中还会出现电场的不均匀性而形成“高场畴”。高场畴由空间电荷偶极层组成,沿电子漂移的方向运动,在阳极上消失,然后在阴极上又形成新的畴。1963年J.B.耿在研究半导体GaAs 的高场特性时观察到电流-电压特性的不规则振荡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