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川"小行星以日本已故"火箭之父"丝川英夫博士的姓命名,与地球直线距离约为3亿公里,长约540米,宽约300米,表面崎岖不平,外形就像个大马铃薯。这颗小行星是从太阳系形成初期就存在的天体中分裂出去的,已经有"数千万到数亿年的历史"。 丝川 "丝川"小行星以日本已故"火箭之父"丝川英夫博士的姓命名,与地球直线距离约为3亿公里,长约540米,宽约300米,表面崎岖不平,外形就像个大马铃薯。这颗小行星是从太阳系形成初期就存在的天体中分裂出去的,已经有"数千万到数亿年的历史"。2003年5月,"隼鸟"随日本国产的M5运载火箭从鹿儿岛县升空,飞往位于地球和火星之间的小行星"丝川"。研究初衷是测试利用离子引擎实施星际航行的可行性,伺机登陆"丝川",采集岩石样本。2010年6月13日日本"隼鸟"号探测器的密封舱下降在澳大利亚南部伍默拉附近的沙漠地带。 经历 这颗小行星是在1998年在丽倪耳计划中被发现的,当时的临时编号为1998 SF36,在2000年,被日本的隼鸟任务选择为探测的目标之后,就被命名为"糸川",以纪念日本的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