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瑞典工作者Sjostrand等在进行动脉血调节的实验中,为了减少传统的正压人工通气对动脉血压的影响,减少血压波动,他试将略高于死腔量的潮气量的通气方式,同时将呼吸频率100次/分,在这种情况下保证了良好的通气,在这种与常规经典通气潮气量要远远大于死腔量相违背的通气方式,产生了意外通气效果有趣现象引起了各国学者的系统研究。1970年Jonzon等陆续报道了他们的研究结果,高频通气由此开始运应而生。编辑本段概述在瑞典学者早期报告中,把这种通气方式称谓为高频率低潮气量的正压通气(HFPPV),学者们注意到在采用HFPPV通气时对中心静脉压较低且变化小,平均为10mmHg,气道峰值压仅为8 ~12cmH2O,通气时胸内压仍为负压,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压均无明显波动,肺动脉楔嵌压变化甚小,这是在传统的正压通气时不可能的。另一瑞典学者Sanders首先发明了高频喷射通气,该技术是:将高压氧流经一细小的喷针喷 入气道并借其文丘里效应的原理将喷针口的空气卷吸一道喷入气道内。美国Klia和Smith将喷射通气和高频通气技术紧密地组合到一起并且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