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干预(behavioral intervention)是介入并人为中断某行为发生、发展的自然过程,力图消除或改变该行为的干预方式。广泛应用于临床儿童心理研究及教育实验。一般程序是选定干预目标、评价目标行为现状、拟定干预方案并实施、评价目标行为的改变。这其中操纵环境刺激的意义在于为特定行为的产生提供机会,而操纵行为后果则旨在改变某种行为在未来增加或减少的可能性。运用行为干预,首先需对行为产生的前提与后果进行仔细分析,这常常是以直接观察为依据的;其次,要确定那些可能引起或强化我们所要克服的过程中,主试要创造出稳定的、结构化的干预环境;干预的规则要明确一致,尽可能以肯定的形式出现,而不要以单一的禁止形式出现。自从20世纪70年代华生创立了行为主义以来,行为干预就一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行为干预以其简单、易操作、直接针对问题的优点在学校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早在上个世纪西方的学校教育中就已使用行为干预的方法,如让学生担任监督者,为学习好的人发一种票据,得到票据的人可以拿来领奖。这就是后来的代 金卷的雏形。现代的行为干预应用于学校主要是基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应原理,这一条件性反应把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