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园林,在古籍里面称之为"苑"、"囿(yòu)"、"宫苑"、"园囿"、"御苑",为中国园林的三种基本类型之一。作用颐和园皇家园林如果从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修建的"灵囿"算起,到19世纪末慈禧太后重建清漪园为颐和园,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宫苑的建置。 皇家园林一般建在京城里面,与皇宫相毗连,相当于私家的宅园,称为大内御苑;大多数则建在郊外风景优美、环境幽静的地方,一般与离宫或行宫相结合,分别称为离宫御苑、行宫御苑。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则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并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着的政治中心。此外,这些郊外的园林面积广大,土地肥沃,在农业生产及都城水利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发展历史 殷商时期 从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殷商(公元前16~11世纪)甲骨文中发现了有关皇家园林"囿"的论述。据此,有关专家们推测,中国皇家园林始于殷商。据周朝史料《周礼》解释,当时皇家园林是以囿的形式出现的,即在一定的自然环境范围内,放养动物,种植林木,挖池筑台,以供皇家打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