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阿道夫.梵.拜耳将丙二酸与尿素混合在一起,交互反应后,产生了一种新的化学物质,阿道夫将之命名为Barbituric acid──可能是Barbara(芭芭拉)与urea(尿素)的合写──但到底谁是芭芭拉?目前已经不可考。 Barbituric acid本身无甚作用,但是过了不久,德国柏林的两位学者:约瑟夫.梵.马林与艾米.费雪却从Barbituric acid中合成出一种物质──Barbital(巴比妥),它具有镇定安眠的效果。 巴比妥很快就被商品化,被当作安眠药广泛使用。由于效果不错,很多相似的药物一一被合成、上市,这些药物都通称为巴比妥盐。代谢方式安眠药之用的巴比妥盐都是口服的,只有作为癫痫抑制剂或麻醉药品时,才会使用静脉注射的方式。口服时,主要吸收的部位在小肠,倘若与食物一同服用,吸收会变慢,但吸收总量不变。巴比妥盐的亲脂性差异颇大,通常,亲脂性越强,则吸收越快,也会越快进入脑部,生效速度较快,也会因为较快扩散入脂肪组织而失去效果。巴比妥盐主要由肝脏代谢,亲脂性的巴比妥盐得先经过代谢,才能由尿液排出;而亲水性的巴比妥盐则有部份可以直接排出。倘若肝脏有病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