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国有化,某些国有生产资料转归私人所有的过程。亦称私有化 (Privajation)资产阶级国家经常根据形势的需要调整国有资产的范围,时而扩大,时而收缩; 收缩时,即出现了国有资产非国有化的情况。无论是国有化还是非国有化,都是资产阶级国家干预、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20年代末、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空前深重的经济危机,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政策,因而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扩大国有资产范围的情况。但到了70年代初,由于"滞胀"局面的出现,各资本主义国家转而奉行货币主义理论和政策,因而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私有化的浪潮。扩大或缩小国有经济范围的问题还与不同执政党的不同主张有关。战后初期到70年代,英国的三次国有化高潮都是在工党执政时掀起的。而在保守党执政时,则一般都采取非国有化的政策措施,其中,70年代末撒切尔夫人的保守党政府上台后,非国有化的规模最为可观。在各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中,为了打破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垄断,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也不同程度地实行了国有资产的非国有化。在东欧的一些国家中,除了把部分以前被没收的私人财产归还原主或其继承人,并把部分国有资产 (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