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溪群,是以群为岩石地层单位的地层结构。1930年李捷、李毓尧等命名。上溪群为一套浅变质碎屑岩,出露厚度达5500m以上。该群主要分布于皖南祁门蓝田、屯溪(黄山市)等地。其下部未见底,与上覆历口群为不整合接触(可分别为该群的葛公镇组、镇头组及西村组所不整合超覆)。命名1930年李捷、李毓尧等命名。命名地点位于安徽休宁县西北蓝田上溪村。 沿革该群最早称上溪绿泥片岩,1935年丁毅改称俞村变质岩;夏邦栋(1962)将其进一步分为溪口群(下部)及历口群,并作了细分,前者包括汪公岭片麻岩、庄前片岩、板桥板岩、木瓜坑石英岩、郑家坞千枚岩;后者分为铺岭变质火山岩和羊栈岭层。1971年安徽省332队区测分队将上溪群自下而上分为樟前组、板桥组、木坑组、环沙组、牛屋组;安徽省地矿局(1985)改夏邦栋的溪口群为上溪(岩)群,沿用历口群并修订332队的划分,自下而上划分为樟前(岩)组、板桥(岩)组、木坑(岩)组、牛屋(岩)组。本典考虑上述组与(岩)组间均属正常接触。故仍以群、组称之,也即上溪群自下而上包括樟前组、板桥组、木坑组和牛屋组,暂置中元古代长城-蓟县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