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灌溉设施(irrigation works in ancient China),工学-水利工程-水利史-中国水利史-农田水利史,中国古代灌溉、排水等工程中的各类建筑物。包括分水、引水、输水、配水、灌水、排水、蓄水等工程设施,具体有水门、涵管、鱼嘴(或铧嘴)、堰、渠道、飞槽、虹吸、田间垄沟、陂塘、水池、水库、水窖、虚堤、水篣等建筑物及提水机具。同一建筑物,各地区也会有不同的称谓。用料有土、石、瓦、竹、木、梢、草、金属等。这些建筑物结构及物料多与现代类似。水门,又称斗门、牐(闸),东南沿海称碶。水门在西汉已见记载。后分进水、节制、分水、退水和排沙等闸。沿海灌区又有防潮闸。唐代已有两渠道平交,用一组闸门控制的水闸枢纽。北宋至道二年(996)以前,郑白渠上已建有工作闸门176座。最晚在北宋时期,闸门已有工作闸门和检修闸门的区别。闸座多用石或砖砌,闸门板或叠梁则为木质。汉代在防洪工程中也曾有泄水用的水门设计,如贾让“旱则开东方下水门溉冀州,水则开西方高水门分河流。”王景“十里立一水门”。涵管,又称水窦、筒口,即过水涵洞或暗管,多为砖石结构。涵管可代替水门分水、引水,也可用于立交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