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物致病性变异(pathogenic variation of pathogen),农学-植物保护学-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原物相互作用-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系统获得抗性-病原物致病性变异,病原物的致病性发生变化导致产生新的小种或新的致病类型,从而使植物抗病性丧失的现象。病原物通过多种途径发生变异。突变。一般是指基因的变化,广义的突变还包括染色体畸变。突变的原因包括细胞分裂时遗传基因的复制发生错误,或受化学物质、辐射或病毒的影响。突变是锈菌致病性变异的一种重要途径。早在1930年,牛顿等发现了禾柄锈菌小麦专化型,即小麦秆锈菌突变引起了病菌致病力和颜色的变化。随后,1932年加斯纳等首先证实了小麦条锈菌通过突变可以产生新小种。1968年,卡吉瓦拉等获得一个致病力减弱的条锈菌突变菌系。人工射线诱变也可导致小麦条锈菌突变,从而产生新致病菌系。有性重组。有性生殖是引起病原菌致病性变异的主要因素之一。稻瘟病菌经有性杂交使致病性的改变,是由于在性细胞结合过程中发生基因重组而使病菌的遗传性(包括致病性)改变所致。无性重组。主要指真菌在无性阶段发生的遗传物质重新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