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干扰假说(ecosystem disturbance hypothesis),农学-植物保护学-入侵生物学-〔生物入侵机制〕-生态系统干扰假说,由自然或人为因素引起的,生物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间断发生)因子的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因子的超“正常”范围作用的学说。此种作用能引起有机体、种群或群落发生明显变化,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位移,客观上可促进生态系统演替或景观格局变化。干扰的类型一般分为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自然干扰是指不可抗拒的自然力的作用,例如森林火灾、洪水、干旱等。人为干扰是指人类生产、生活和其他社会活动形成的干扰作用,如环境污染、放牧、采矿等。过度的干扰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导致生态平衡失调和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使本地生态系统原有的抵抗力和稳定性下降,从而有利于外来生物的入侵。大量的研究表明,干扰可促进生物入侵。为了解释干扰促进外来生物入侵的机制,1974年巴克[注]提出了生态系统干扰假说,在自然或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中许多本地种因不能抵抗干扰作用而导致种群衰退,甚至灭绝,而外来种能适应这些干扰导致的环境变化,促进其成功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