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地环境异质性(environmental heterogeneity in the invaded range),农学-植物保护学-入侵生物学-〔生物入侵效应〕-〔生态系统可入侵性〕-〔非生物因素〕,在特定空间中,资源和条件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不均匀变化。比如,降水量和温度随时间(月份、季节、年度)变化,土壤资源随空间的剧烈变化。环境异质性的基本特征包括尺度(scale)、强度(intensity)和对比(contrast)。2007年,B.A.墨尔本等提出了入侵地环境异质性(environmental heterogeneity in the invaded range)这一假说。该假说认为:环境变异性较高的空间包含了丰富多样、可供各种生物利用的生态位;当本地物种库过小时,这些物种无法完全利用现有的生态位,那么外来生物就容易成功入侵;在较大尺度上,多样性-入侵水平的空间格局与较高的异质性有关。因此,入侵地环境异质性假说与空缺生态位假说非常相似,均强调空缺生态位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