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加工教学法(input processing instruction),文学-语言文字-语言教学与学习和语言测试-外语教学-外语教学法,一种基于输入的语法教学方法。通过语法知识讲解、输入加工策略提示及结构化输入活动来优化学习者的输入加工机制,促进形式与意义的有效连接。输入加工教学法基于输入加工理论,由美国B.范巴腾(Bill VanPatten)在1996年创立。20世纪90年代初,范巴腾等人通过对美国的西班牙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实践调查发现,当时的语法教学把重点放在输出环节上,效果并不理想。他反对在初学阶段进行大量的机械性输出训练,强调应着眼于习得的第一个环节——从输入到吸收的环节,并逐步建立起输入加工理论,在此基础上探寻对输入进行有效加工的方法,提出输入加工教学法,以促使学习者在理解意义的同时注意语言形式,进而促成习得。输入加工教学设计包含3个要素。第一个要素是提供关于目标语法结构的显性信息。教师向学生传授语法知识,并提供例证。第二个要素是提供正确的输入加工策略。教师帮助学生意识到他们惯常使用的母语加工策略通常会导致形式与意义的错误匹配,不适用于二语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