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式陈列(exhibiting-researching-collecing display),历史学-博物馆学-博物馆展览-〔展览发展历程〕-〔世界展览发展历程〕,中国早期博物馆集展览、研究、收藏功能于一体的陈列形式。“三位一体式陈列”一词最早出现于1985年,时任上海博物馆陈列部主任的费钦生在《陈列艺术设计的现状、发展及其它》一文中指出,中国早期的博物馆,如创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的上海震旦博物馆、创建于同治十三年的“亚洲文会”博物馆、创建于光绪三十年(1904)的济南广智院等的陈列方式,基本上都是属于三位一体式的陈列方式,即陈列空间同时具备陈列室、研究室、藏品库的功能。但是,这种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陈列密度高、展品藏品庞杂罗立、缺乏科学的分类体系、不讲究视觉效果、陈列家具设备造型烦琐,同时由传教士或学者自己动手布置,形式陈旧。2004年,曹平尔、陈红京在其《早期博物馆陈列方式的回溯与评说》一文中引述了费钦生的观点,并认为20世纪前的欧洲博物馆在空间上也明显带有三位一体的特点,即收藏、研究和教育展示功能集中在同一空间中发挥。这同样为中国学术界所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