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释义理论(multidimensional definition theory: meaning driven multidimensional definition theory),文学-语言文字-词典学-词典释义,基于用户认知视角的学习词典释义理论。又称“意义驱动多维释义理论”。多维释义理论是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结合二语习得的语言认知规律来研究词典释义,由章宜华于1997年提出,经过20年的发展已成为系统反映词汇—语义—句法关系的新型释义理论,并成功应用于词典编纂实践。多维释义理论认为,语言认知的进程是由意义驱动的,语言的交流和习得也是由意义驱动的,语言符号、语音、形态、概念和句法等要素都是为表达意义而存在的。语义具有层次性、结构性、多维性和系统性。但语词的意义具有很强的动态性,这决定了一个词形会有若干不同的意义,准确地说它只是有一些意义潜势,只有把词放在特定结构中才能激活这种潜势。多维释义理论就是基于这些思考,以论元结构构式的形式来表征被释义词的句法—语义界面和语义潜势(meaning potential),多维度地再现自然语言中复杂的词汇—语义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