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陵墓石刻(tomb sculptures of Han dynasty),艺术学-美术学-中国古代美术-〔中国古代美术〕-雕塑-中国雕塑-〔雕塑史〕-原始雕塑-汉代雕塑-汉代陵墓石刻,中国汉代雕塑。据文献记载,在陵墓前建立雕像用为护卫的制度,肇始于周、秦时代,至汉代尤为显著。此时陵墓前的大型石刻作品造型洗练,生动传神,蕴含着自信豪迈、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对南北朝乃至唐代陵墓石刻皆有深刻影响。西汉陵墓雕刻现存的有造于西汉元狩(前122~前117)年间的陕西省兴平市霍去病墓石刻14件和造于元鼎(前116~前111)年间的城固县饶家营汉博望侯张骞墓前的石虎(或称石辟邪)2件,皆以巨石雕凿,并施以浮雕与线刻的手法,造型强调整体感,无细部塑造及镂空处理,风格朴拙劲健。霍去病墓石刻更是循石造型手法的完美运用,除主题性雕塑马踏匈奴外,其余石刻皆以简练的手法,生动地表现出不同动物活动中的神态。如跃马突然跃起的动作、卧马即将起立的瞬间、卧象的安详、卧虎的警觉等,皆能抓住对象的特征,在石块上随形雕凿,并配合线刻,强调体量感和力度感。霍去病墓石刻《跃马》中国古代陵墓列华表、开神道的规制初创于东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