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佛香阁(Buddhist Incense Pavilion in the Summer Palace),工学-人居环境科学. 风景园林学-风景园林建筑-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主要单体类型-楼阁-〔楼阁的实例〕,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位于北京西北郊颐和园的万寿山南坡。颐和园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园内的万寿山原称瓮山,昆明湖称瓮山泊。乾隆帝为母亲祝寿大兴土木,历时15年建成清漪园(颐和园前身)。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在劫掠焚烧圆明园的同时,也烧毁了清漪园。园内建筑除铜亭(宝云阁)、石舫、多宝琉璃塔外,其他木结构建筑均遭焚毁。光绪十二年(1886),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重建,作为颐养晚年之所,光绪十四年改名颐和园。佛香阁(图1)作为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获得重建。乾隆建清漪园时,原想在这里建一座9层延寿塔,但乾隆二十三年,延寿堂建至8层时,“奉旨停建”改建佛香阁。1860年焚毁后,于光绪十七年至二十年重建。图1 颐和园佛香阁佛香阁位于万寿山南坡,高41米,八面三层四重檐,以8根大铁梨木作擎天柱,直贯到顶。八面均宽三间,一二三层均置围栏,二三层设平座,构成回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