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希斯顿铭文(Behistun Inscription),历史学-文物-外国文物-主要国家文物及其保护-亚洲文物,古波斯记功石刻。位于伊朗巴赫塔兰城东30千米的贝希斯顿村附近的古驿道旁,故名。公元前519年阿契美尼德王朝大流士一世(前522~前486年在位)所刻。17世纪末,威尼斯商人A.本波最先向欧洲披露铭文与浮雕的情况。直到1835年,英国亚述学家H.C.罗林森才首次成功拓摹铭文。这是已知阿契美尼德王朝最重要的铭刻之一。 刻有贝希斯顿铭文的悬崖铭文雕刻在高出湖面约60米的悬崖上,用三种不同语言的楔形文字写成。最先勒刻的是埃兰语部分,次为阿卡德语部分,最后是古波斯语部分。表明创造古波斯文字的思想很可能是在勒刻贝希斯顿铭文的埃兰语和阿卡德语部分时萌生并付诸实行的。铭文记述大流士镇压高墨达政变及由此引起的全国规模的暴动,俘获9个叛王,恢复波斯帝国统一,建立政府行政体系等情况,还最早记述了塞人(斯基泰人)历史的一些片段。铭文左上部有浮雕,面积约为3米×5.5米,表现大流士头戴王冠,左手持弓,左脚踩在仰卧于地的高墨达身上。其身后站着手握弓箭和长矛的2名侍从,面前是9名被俘的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