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间断理论(serial discontinuity theory),理学-生态学-〔景观与区域生态学〕-流域生态学-〔流域生态学基本概念〕-〔流域生态分析方法〕-河流不连续体,关于水流调控对河流生态系统影响的理论。由美国生态学家J.V.沃德[注]和J.A.斯坦福[注]于1983年提出。理论成立的前提条件包括:①河流连续体理论(river continuum concept)和营养螺旋(nutrient spiraling)理论正确无误。河流连续体理论认为河流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随河流级别发生规律性连续变化;营养螺旋理论认为营养物质在随河水单向流动中完成其循环过程。②流域内除了筑坝外,无其他类型干扰。③建坝过程中未对其他生境特征(如河岸带植被、基质等)造成损害。④所建水坝为具有水温分层且不释放缺氧或过饱和气体水的深泄型水库。系列间断理论认为,单个水坝对河流的生态影响与其所在河段有很大关系。水坝建在中游河段较建在上、下游对坝下河段最大昼夜水温差的影响较大;中、下游河段建坝会导致年度水温差减小;中游建坝能减缓水流波动幅度等。水温和水流节律的变化都会引起水生生物群落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