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产生最小化(entropy generation minimization),工学-工程热物理及动力工程-工程热物理-工程热力学-非平衡热力学,以熵产生最小等性能指标为目标,在有限时间和有限尺寸约束条件下通过热力学优化寻求实际不可逆热力过程和系统的最优性能和对应的性能界限。产生和发展熵是用来描述传递或转换过程不可逆程度的物理量,它由德国物理学家R.J.E.克劳修斯于1854年提出。在初期,熵主要用来描述准静态热力学过程,随后熵逐渐推广到非平衡热力学过程的分析中。1931年,挪威裔美国物理化学家L.昂萨格由流和力的点积得到了不可逆过程的熵产。在此基础上,比利时物理化学家I.普里戈金于1945年进一步提出了近平衡态区域的最小熵产生原理:在非平衡态的线性区,系统处于定态时熵产生率取最小值。对于工程界广泛存在的传热、流动过程和热力循环系统,A.伯杰提出以熵产生最小作为统一的优化目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导出了一系列适用于不同热力过程和系统的熵产生表达式,进而对工程界各类过程、装置和系统进行了优化,总结和归纳了开展研究的一般方法与步骤,由此创立了熵产生最小化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