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构式语法(embodied construction grammar),文学-语言文字-功能-认知语言学及语言类型学-认知语言学-﹝学科分支﹞-概念语义学,语言理解的形式模型。一种语言的神经理论。由B.K.伯根和N.张等人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体验构式语法以计算机处理语言为目标,综合了不同语言学理论优势,是认知语言学形式化与应用化的一个跨越式发展。该理论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语言的神经理论。体验构式语法的产生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动因。一是对两个问题的求解:抽象符号系统怎样最终与人类的感知、运动、情感以及其他系统的经验联系起来;对语言意义的理解根本不能完全依靠感知、运动信息。二是认知语言学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建立形式化模型,用于计算机化的自然语言处理。体验构式语法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构式库、两个动态过程和四个概念原型。构式库由构式组成,提供语言学知识和联结形式领域(通常是音系图式与关系)与意义领域(概念图式与关系)的概括性知识(generalizations)。两个过程指分析过程与模拟过程。分析过程确定话语所体现的构式,产生“语义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