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节水灌溉(paddy water saving irrigation),工学-水利工程-农田水利-灌溉-田间灌溉方法,根据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水特性和适宜水分指标,在保证水稻正常生长的前提下,利用天然降水和土壤的调蓄能力,并进行适量的供水,达到抑制田间水分的无效消耗、提高水分生产率、节水高产目的灌溉技术。水稻在不同生育阶段,生理需水要求不同。水稻节水灌溉模式通过灌溉、排水,使稻田在不同阶段形成相应要求的田间水分状况(淹水、湿润、露田、晒田)及其调控标准,主要是何时淹水及其水深上下限,何时湿润及其水深上限与土壤含水率下限,何时露田、晒田以及露后、晒后土壤含水率下限或露田、晒田天数。与传统淹灌模式中稻田一直保持一定深度的水层不同,水稻节水灌溉模式中稻田水分处于干湿交替状态,即有时淹水、有时湿润、有时露田、有时晒田。采用较多的水稻节水灌溉模式主要有5种:①“浅、湿、晒”灌溉模式。“浅、湿、晒”灌溉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研究试验,90年代初期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以中国广西推广的“薄、浅、湿、晒”灌溉,中国北方推广的“浅、湿”灌溉等为代表。